花斑癣病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层的花斑癣菌所引起的,惯发于颈和胸背部位。有时,上肢近端也被波及。基本损害为斑疹,大小如黄豆。新疹是黄褐色或棕褐色,旧的病变呈灰白色。皮损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,相邻皮疹可互为融合成较大的不规则病灶。一般无自觉症状,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。
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,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,边缘清楚,邻近皮损在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,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。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,灰色、褐色至黄棕色不等,有时多种颜色共存,状如花斑。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。皮疹无炎性反应,偶有轻度瘙痒感,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,也可累及颈、面、腋、腹、肩及上臂等处,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。病程慢性,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,但夏天又可复发。
花斑癣病根据皮疹形态可分为四型
1、花斑型:初起呈淡褐色,表面发亮,以后出现色素减退。由于新旧皮损混在一起,而呈花斑状。
2、毛囊型:损害沿毛囊分面,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,鳞屑极薄。
3、白斑型:除去鳞屑或恢复后,遗留色素暂时减退。此型预示本病处于缓解阶段。
4、斑片型:此型损害较少,一片或数片,表面鳞屑较厚,色泽较深。